湖北武漢:市域社會治理大數據監測平臺
2022-12-28
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、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的決策部署,武漢市認清大趨勢、抓住大機遇,堅持把智能化建設作為推進超大城市社會現代化治理的重要引擎,依托市綜治中心,高起點規劃、高標準建設、高質量推進,按照“數據匯合、業務融合、上下貫通、精準高效”的建設思路,建設市域社會治理大數據監測平臺。
系統集成分析研判、監測預警、指揮調度、應急處置等功能,逐步實現“從信息共享到數據融合、從經驗累積到知識融合、從業務協同到能力融合”的智慧式變革,為超大城市治理的武漢實踐提供智治探索。
打通安全可靠“數據供應鏈”
數據是越用越增值的資源,只有最大程度開發、共享,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。市域社會治理大數據監測平臺整合部門掌握、群眾反映、互聯網采集、物聯感知等涉平安穩定9類數據,規范數據標準和協同流程,持續開展數據匯聚、清洗、治理、編目、共享等數據服務工作,建設“人、地、事、物、情、組織”等社會治理基礎庫和校園周邊安全、特殊人員、農業扶貧、長江禁捕等系列主題庫、專題庫,構建從數據接入到數據應用的安全數據供應鏈。
豎起平安建設“風險風向標”
市域社會治理大數據監測平臺依托全文檢索、文本語義分析、知識圖譜、機器學習等大數據分析技術,以平安建設為切入點,以“警情、訪情、民情、輿情、疫情”為突破口,結合“人、事、時、地”等關鍵要素進行統計分析和關聯串并,研發單體模型及全要素關聯模型,建立平安穩定風險預警監測指標體系,形成大數據自動發現、主動預警的能力。
織就社會治理“協同工作網”
市域社會治理大數據監測平臺集成GIS地理信息服務、視頻監控、融合通信等智能化手段,整合大數據預警推送、市直部門報送、四級聯排等多渠道情報來源,按照平戰結合的建設思路,打造橫向聯動、縱向貫通、立體集成的指揮調度平臺,實現日常工作調度中任務分派、交辦、督辦、辦結全流程的線上流轉,同時為維穩處突提供扁平化、可視化的應急指揮能力。
打造多跨場景“應用孵化器”
結合武漢實際情況,針對社會治理痛點難題,依托大數據監測平臺的基座能力,拓展建設校園周邊安全、鐵路護路護線、特殊人員照顧、農業扶貧、長江禁捕等多跨場景應用。
創新點
1、創新集成理念,提升要素匯聚、融合利用能力
2、創新技術手段,提升風險洞察、主動預警能力
3、創新工作機制,提升規范處置、快速反應能力
4、創新建設模式,提升合作共贏、可持續發展能力
應用成效
系統試運行以來,堅持實戰實用,形成日研判,周小結的工作機制。通過構建數據、業務雙閉環,讓風險處置更有力,讓風險防控更有方。全市整體平安建設形勢持續向好,沒有發生影響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案事件。
日均自動分析研判各類信息20000+條,累積研判2000000+條
系統累積下發區、街、社區風險信息12000+條,完成核查11000+條,干預處置1400+條
系統提取重點關注信息20000+條,追蹤重點人相關信息22000+人次,重大風險預警率達到100%
平臺在中央政法委機關報《法治日報》主辦的“2022政法智能化建設創新案例和論文征集宣傳活動”中榮獲2022政法智能化建設智慧治理創新案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