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,《焦點訪談》點名“社會治理體系”,具體怎么說?
2022-11-11
2022年10月30日,央視《焦點訪談》欄目繼續播出“奮斗 新的偉業”系列節目,提到: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,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。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,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要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,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。
統籌發展和安全是中國取得一系列偉大成就的基本經驗,而能否有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是順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。
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、中央政法委書記陳文清說:“安全是發展的前提,發展是安全的保障,發展和安全猶如車之兩輪、鳥之兩翼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,蘊含著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戰略思想?!?/span>
怎么才能加快構建新安全格局?報告指出,要從四個方面發力:健全國家安全體系、增強維護國家安全能力、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、完善社會治理體系。
對于構建新安全格局,報告還指出,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,建設人人有責、人人盡責、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。
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,并非一蹴而就,需要我們一路上探索前行。
(一)以人民為中心,堅持和發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
“以人民為中心”的治理要求意味著新發展階段的社會治理必須做出兩大轉變:
1、治理視角從無區別的群眾視角向群體視角乃至個體視角轉變,以人民需求為根本出發點;
2、治理手段必須從粗放向精準轉變,最大程度把矛盾風險化解在基層、解決在萌芽狀態。
2008年,天闕科技創新性將網格化管理融入社會治理,與舟山市政府一起,推出“網格化管理、組團式服務”的信息化系統,并建立了完善的線下工作機制,在矛盾調解、群防群治、重點領域管理、居民服務等方面邁向了新的臺階。
如今網格員通過網格化系統辦公已成常態
這一整套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整體解決方案,讓楓橋經驗第一次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,社會治理能力快速發展有了強勁的驅動力,人民日報頭版報道。
人民日報頭版報道
天闕科技協助政府平臺信息化,將網格管理服務滲透延展至全科網格、微網格等細分領域,基層力量從原來的社區精細化到小小的網格中,社會治理的觸角末梢更加廣泛和深入。
天闕合作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“社會治理與智慧社會科技支撐”重點專項“基層社會網格治理數字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”項目
(二)技術既要改變社會,更要改善社會
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更迭發展,社會治理模式從桌面紙筆發展到設備屏幕,指揮調度從“口耳相傳”縮短到納秒之間,風險預防更是從無到有再到精準預測預警。
天闕科技運用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云計算等技術,助推社會治理特別是市域社會治理創新。2021年以來,由浙江省委政法委牽頭,杭州市及上城區承接,天闕科技積極參與開發,共同打造了浙里社會矛盾風險防范化解應用。按照浙江省矛盾糾紛事項分類方案,在省級17個部門60類290項的基礎上,統一了21類84項分類標準,并按照風險等級、事件成因等進行專業標簽,著力打造一個全量矛盾糾紛數據庫,運用科技力量大大提升了對潛在風險的預警防范能力。
浙里社會矛盾風險防范化解體系改革
天闕科技深入參與浙江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,以技術賦能治理,覆蓋寧波、舟山、常德、武漢等多地,并積極開展學術探討、行業交流和國家級課題研究,從而實現從“改變社會”到“改善社會”的更高技術要求。
(三)深化改革,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
進入新發展階段,不僅要將人民作為治理對象,更要進一步激發和運用好人民的智慧,對社會主體全面賦能,鼓勵其與政府共同應對公共問題。
響應充分發揮群防群治力量的政策要求,進一步暢通和規范人民群眾訴求表達、利益協調、權益保障通道,天闕科技以大數據、AI算法技術為核心,啟動天闕社會治理大腦“數據+業務”雙引擎,建設全域感知、全量治理、全面協同、全局可視、智能分析的現代化社會治理共同體,逐步鑄就“多中心合一、一中心多用”的建設格局。
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中心
搭建群眾參與治理的線上線下平臺,優化流程管理機制,不僅能讓群眾在參與中增強認同感、提升獲得感,推動政府和社會良性互動,更是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的“必經之路”。
結語
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,任重道遠。過去20載,天闕不斷探索學習并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單。今后,面對不斷迭代的人民需求和治理目標,天闕將繼續前行,為平安中國建設錦上添花。相信在各方努力下,新的偉業會實現,就在不遠的未來。
參考文章
《相遇十年,天闕楓橋》
《【何艷玲】新發展階段:創新社會治理丨2021理論熱點訪談錄》
《完善格局 健全機制 創新方式:持續提升市域社會治理效能(治理之道)》